鋁礬土部關注學習兩會精神轉載:委員們如何說“中國制造”要靠自
“我國想從制造大國變身為制造強國,要有一個爬坡、過坎的過程”
3000多家制筆企業、年產圓珠筆400多億支……中國已成為當之無愧的制筆大國。但一連串值得驕傲的數字背后,卻是我國的一些技術和材料要依賴進口,特別是上面提到的圓珠筆鋼珠。
“現在,雖然太原的一家鋼鐵廠將圓珠筆鋼珠的問題解決了,但我認為,我國如果不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,就不可能為我國的自主科技創新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,就難以調動企業創新的積極性;如果不對假冒偽劣商品進行打擊,也就無法提升消費者對國產品牌和‘中國制造’的消費信心。”劉平均如是說。
劉平均認為,我國在科技自主創新方面是很聰明的,有很多的發明成果,每年獲得科技創新專利的總量是世界第一,但是卻缺少世界級的發明成果,也就是高精尖的成果,尤其是在制造業上。但不能否認的是,我國的航天技術和高鐵技術等都是世界一流的,“中國高鐵有三大核心技術都是值得稱道的,這都是我國自主創新帶來的成果,比如說電氣自動化、輪軌技術、列車控制技術等,但這樣的高精尖技術在我國就是有點兒少了!”
其實我國也有一些重大的項目計劃,比如中國高鐵、航天計劃等,也可以通過這樣的大計劃,使更多的中小企業介入進來,通過計劃使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內取得更大的進步。
“我國是圓珠筆生產大國,占世界供應總量的80%,這么大的比重,如果我國還不自己生產,有些說不過去了!”王家琪認為,對于圓珠筆鋼珠而言,別看它小,實際上是一個系統的問題,鋼珠的鋼是不銹鋼,不僅僅是簡單的鋼本身,是有關鋼的耐磨性、工藝性等一系列問題,是比較難加工的,它需要有我們提倡的“工匠精神”。
王家琪說,我國想從制造大國變身為制造強國,要有一個爬坡、過坎的過程。目前不僅僅是這么小點兒的鋼珠問題,在社會上的多個領域都存在問題,還有短處,在很多科技自主創新上,我們要長中國人的志氣,轉型升級、補短板,這樣才能將我國變成世界創新性的強國。因此,轉型升級、調結構、供給側等改革包括著很大的道理。